close

兒童書桌澄瑩兒童澄瑩書桌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Mahatma Gandhi(成為你想看見的改變—甘地)

念崑山科大視傳系時,楊士毅曾在《剪花娘子》看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Master of Industrial Folk Art)的庫淑蘭剪紙作品,本以攝影、拍片為主的他,一直抱持「多學剪紙=多1項創作媒材=競爭力」媚俗想法,找機會想到庫淑蘭家鄉陝西看看。

檢視相片


流浪時期。(楊士毅提供)

二度投件流浪者計畫


2005年台藝大應媒所碩二,林懷民「流浪者計畫」開辦(1年補助10名創作者2~3個月生活費,約新台幣8~15萬),楊士毅第1屆就投件,「那次提柬埔寨,但又隔1年我二度申請才獲選」,「面試委員蔣勳、林懷民,就是有辦法看出你這趟出去搞真的、搞假的。第1次我沒那麼清楚自己,只想出去,也蠻傲慢的,心想不是流浪嗎?交計畫幹嘛。」


第2次面試有特殊規定「流浪只能一個人去、不找同伴」的「流浪者計畫」,林懷民問楊士毅「你看起來很膽小,一個人出遠門會不會哭?」他乾脆應回,「會,我不曾一個人出國,但我認為更該去,否則逃不出恐懼,可能後來2位老師覺得誠實吧,我錄取了。」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那年黃土高原與陝西剪紙大娘。(楊士毅提供)

只想到我自己


同是藝術工作者,楊士毅摸不透為什麼庫淑蘭作品就是喜樂溫暖,他卻苦悶闃黑,「陝西那兒生活沒有過得比我好,剪紙大娘們就住黃土高原下,以前庫淑蘭3歲就被父母指定給別人童養媳,17歲嫁夫家生育、幹活,但她還是能正面,為何我不行?」


他才發現自己和當地大娘最大差別是,「她們做事把外界放心裡,我只想到我自己。」旅行本質是解答,所以計畫3個月間,他走了陝西、雲南、西藏、尼泊爾一遭,但在當地1張紙都沒剪,「沒那顆心,不要想剪出東西,硬剪,話可以講很漂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裝。」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流浪時期。(楊士毅提供)

神奇的是,即使心中已有解答,流浪者計畫結束返台,楊士毅長達7年不碰剪紙,「也不是空轉,攝影、拍片持續創作但沒發表,想試試沒人看見時,自己願不願意、能夠做出什麼東西,那很純粹。」他是那種不顧一切拆解自己到底的藝術工作者,有點宗教狂般的自我偏執。


誰是光


他稱,每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被看見,但我們可曾想過光的本質是什麼?「不管有沒有人看見,光永遠亮著。」這趟猶如「大馬士革之路」的流浪,讓他的創作人生出現2.0進化,庫淑蘭像是第2道救贖,而楊媽媽是第1道。

檢視相片


楊士毅早期作品〈處境〉。(楊士毅提供)

出身勞工家庭的楊士毅,父親是水泥工、母親是理髮師,從小告誡他「多做一點、別計較」,「媽媽方法很簡單,動手時把別人放心裡,多為別人想一點,社會改變可能就從此開始」,這相當程度下楊士毅成長歷程對社會的憤慨。


他談起大學到碩班黑創作的源始。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楊士毅早期作品〈幻滅與省思〉。(楊士毅提供)

寄人籬下的恐懼,我動彈不得


1981年楊士毅出生於雲林縣四湖鄉下寮村,「鄉下沒工作,我還沒出生,父母就上台北工作,阿嬤在雲林帶我到6歲。」


「小時候家境不好,爸媽長期在外賺錢,後來跟弟弟寄居阿姨家10年,那是被看不起、長期打罵不止的日子。」他回想被打後,反應很驚恐,更縮、越不敢出手做,「防備心極重、畏縮,內心也陰險,那種動彈不得的陰沉樣,大人看了更不爽,不爽又想打你,一直惡質循環。」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楊士毅大二作品〈受限的天真〉(2002)獲第11屆攝影新人獎優選,上為作品例示。(楊士毅提供)

「我又功課差,那時真的沒人喜歡,每天活得害怕,後來有點以憤怒、悲傷意象作品消化當年情緒」,楊士毅曾對外透露,差點就去做流氓了。諷刺的是,社會頒給他這條轉生自我成長痛楚的1.0「創作路」超過100個獎項肯定(包括入圍金馬獎柏林國際短片影展東京國際短片影展、連2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獎助、全球華人時報廣告金犢獎等),累積近4百萬獎金。。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楊士毅大三又以〈黑暗中的自然〉(2003)獲國藝會美術個展獎助,是國藝會補助最年輕的創作者,上為作品例示。(楊士毅提供)

得獎的兩難


第一個得的獎是「2002年臺北攝影新人獎優選」(當年亞軍,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主辦),那找到天賦的感覺,楊士毅很清楚,但縱然不斷獲獎,舞臺上被大家喜歡,同時卻害怕那些伴隨喜歡而來的認同,若有天不再得獎,「認同」將隨時飄離,他會再次墮入黑暗。

檢視相片


楊士毅創作路二度轉生。(攝影:葉信菉)

大學老師黃文勇點醒楊士毅一把,「他告訴我該感謝那段過去而不是憤慨,沒有歷程,我消化不出這些作品,當時愣在原地,根本無法感謝,過去對我太痛苦了」,「我那樣苦悶創作10年,有天也突然想,悶著10年不斷回想而動手創作,實在也苦夠了。」


十年


以前寄人籬下,站哪他總都覺得自己多餘,「畢竟一點犯錯就打,我常不斷自問,究竟擺在哪才不會這麼礙眼?」當清楚「創作」(不管攝影拍片或日後的剪紙)是自我天賦的那天,那恐怕是楊士毅一生最美的日子,「後來也從工作確認這件事,你知道『工作』的台語嗎,空缺,我能填滿了社會一部分的空缺,被需要了。」


2016年楊士毅榮膺台北駐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台灣週」講者,試圖從島嶼概念出發連結台灣與澳門

尤其今年他的剪紙團隊接下Apple首座台灣直營店宣傳外牆,「楊士毅」3字在攝影、拍片圈外再次聲名大噪,距離那趟首回接觸「剪紙」的流浪之旅,恰好10年之後。


撰文:陳怡杰 攝影:葉信菉 影音:黃大維

檢視相片


「每一刀,想著看見人的表情而動。」(攝影:葉信菉)



文章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A%E5%A0%B1%E4%BA%BA%E7%89%A9-%E5%89%AA%E4%B8%8B%E9%BB%91%E6%9A%97-樂澄童年書桌椅澄瑩書桌澄瑩人體工學澄瑩兒童澄瑩人體工學澄瑩兒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QQ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wenqhv50v 的頭像
    bowenqhv50v

    樂澄兒童,兒童成長椅推薦

    bowenqhv50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